陈震:成就感不来自履历,而是企业家的社会贡献
近日,正和岛上海执行秘书长滕凯舟先生专程前往华振公司,对华振公司创始人、正和岛岛亲陈震先生进行专访。
万达:无法抹去的烙印
陈震早年留学美国,在君联资本私募投资、香港瑞信银行和苏格兰皇家银行任职过,给科技部做过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咨询,但对陈震来说,“万达”留下的烙印最深。
每次看到陈震,或行色匆匆、或会议不断,总在忙碌,但少见疲态。“金融行业每天都有新东西,我就养成习惯了,从开始工作到现在,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时刻保持兴奋的状态。”陈震笑着说。
良好的工作习惯和时刻渴求新知识的陈震,进入万达以后如虎添翼,从并购业务、贷款业务和财富管理业务积累了大量优质资源,并曾担任万达财富总经理。
“万达是我待过最优秀的企业,在体系内的时候有无数场景、资源支持我去尝试,有很多发展空间,但也有很多一些约束。”陈震用“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来形容创业后的天地。
“我以曾在万达为光荣,这是一个烙印,是自然而然的,跟我们对母校的感情是一样的。万达的执行力、家国情怀等为我们树立了标杆,创业后我也希望报效祖国、造福周围的人。”
服务:以生命周期为标的
华振公司终极目标为打造中国版“瑞士银行”,以一个人或者企业的生命周期为标的来进行服务。“融资难?找华振!”再有钱的个人、家庭,市值再庞大的公司、企业,也有需要钱的时候。华振公司根据企业创立、发展、上市等不同阶段的需求,为中小企业主及个人提供投融资服务、财富管理、境外资产配置等综合性金融服务,这是对金融行业资源的整合。这样的整合依赖于早在万达就已经磨合好的专业团队,也得益于当年积累下的优势资源。
在华振公司的办公室内、会议室里正在小声讨论的人,不乏前大型银行领导、海外名校留学生。目前团队主要来源于万达集团、渤海银行、浙商证券、星展银行和通商银行等顶级银行、投资机构。陈震华振吸纳顶级专家加入,确保每条产品线都能提供优质服务。人才梯队搭建完善:从95后名校毕业生到50后资深银行专家,在华振团队都能融洽的合作在一起。
现状:中国人在华尔街
家族办公室是华振的另一个特色业务。“中国和美国其实在家族传承方面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提起中美差异,陈震解释道:“在中国有句话叫‘富不过三代’,现在很多资深企业家在考虑家族传承的时候,仍然偏重财富传承、企业传承,但美国大家族可能有几千人的规模,除了传统的信托、保险理财,他们更看重家族文化的传承。”
另一方面,陈震坦言中国的金融行业发展和欧美相比落后很多。在美国和香港的金融从业人员在不触犯法律的情况下,对合规性和合理性有敬畏感,任何时候不对客户做许诺,而国内浮夸之风日盛。“我们希望我们能够影响这个生态,制定这个标准,我们理念是帮助中国金融行业成为有理有据有秩序的地方,改变中国的投资环境。”
“在美国华尔街,华人的天花板是很低的。比如社交场景中,我们没办法跟人家聊从小看的动画片或者玩的东西,这个文化差异还是存在,也就决定了中国人在那里能走的路很窄。”
陈震希望自己能打造中国版“瑞士银行”中国的摩根斯坦利,通过帮助企业解决募资问题,来服务好客户。
幸福:帮助别人就是成就
或许是在DUKE大学留学MBA的原因,陈震接触了许多欧美顶尖课程,其中哈佛幸福课给他的印象最深。
“我性格比较平和,自认是一个有理想、有情怀的人。哈佛幸福课教会我以社会贡献来要求自己。能对他人有帮助,这是我成就感的来源。” 对陈震来说,帮助别人甚至不需要任何回馈。
陈震是交大、复旦的职业导师,业余时间公益为应届生、毕业不久的学生分享关于职业选择的点点滴滴。
“我花半小时、一小时,与年轻人沟通,但可以提高和影响改变一个少年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生活方式和曲线,这是我的社会贡献,也是我最幸福的时候。”
但陈震也说了,“帮助了很多人,后来杳无音信的居多,还有联系的是极少数”。对陈震来说,无所谓,“在国外的时候很多年来,工作节奏很快,每天要密集地见很多人,各式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事都经历过了,我不在乎别人的态度更多的是对社会的贡献,而不是别人是否回报。”他更在乎的是能否稳健地防范60年一遇的金融风险,能否为中国金融行业的混乱无序带来改变,能否为2000个高净值家族家庭、企业提供专业的优质服务。
“大隐隐于市”,这或许是陈震不为人知的高山仰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