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红利释放 中医行业布局整合提速
新华社客户端上海5月29日电(记者潘清)伴随中医诊所许可管理向备案管理转变,“社会办医”政策红利释放令中医迎来发展良机,行业布局整合也呈现提速迹象。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近日发布的《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增长明显,截至年末总数达6.74万个,较上年增加近6500个;同期,全国中医药卫生人员总数达71.5万人,增幅达到7.7%。
中医机构和从业者数量显著增长,得益于“社会办医”政策红利的释放。2017年12月正式施行的《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延续多年的中医诊所许可管理向备案管理转变。按照新规,运用非药物疗法开展诊疗服务,以及从事中药药事服务的个人办诊所,符合相应条件的只需向当地中医药主管部门备案后即可开展执业活动。
不过整体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医行业也面临不少挑战。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会长闫东方近日表示,目前多数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规模体量小、人才资源匮乏、专科专病特色不显著,靠自身单打独斗难以有所突破。
在这一背景下,中医行业布局整合也呈现提速迹象。
“文祖堂”智慧诊所的打造效果图
作为上海市首家中医类高新技术企业,中华经络堂(简称“中经堂”)成立于2008年,目前已在全国布局了20家分支机构,并从中医产品科技化、中医技术工具化、中医治疗标准化方面入手,对“新中医”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
2018年,中经堂发起成立上海文祖堂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探索通过线上线下整合的方式搭建健康医疗网络,打通社区医疗“最后一公里”。
“除了为数众多的社区卫生中心和传统药房,全国各地还散布着数量庞大的国医馆、中医门诊、美容会所、养生会所。‘孤岛式’的经营令其发展面临标准不一、资源不足、客源有限、人才匮乏等诸多痛点。”文祖堂创始人刘则辰说。
文祖堂创始人刘则辰在介绍“新中医”整合情况
刘则辰透露,文祖堂计划通过并购、改造、赋能等多元路径,将这些医疗养生机构打造成为慢性疾病管理的“智慧诊所”。与此同时,通过构建互联网共享平台,令其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助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国务院发布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到2030年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中医药服务领域实现全覆盖,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在刘则辰看来,立足“通、排、调、补、固”,着眼平衡人体微生态和微循环的中医学,可与西医相辅相成、有效互补。而在亚健康和慢病管理领域,中医则有着显著的优势。伴随民众健康消费意识不断提升、相关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传统中医以及“新中医”有望迎来“黄金发展期”。